俗话说“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无论春夏秋冬,广东人的饭桌上都离不开汤。然而汤又不仅仅是一碗汤,而是在悠长的历史中,飘散在空气中或是清醇甘甜或是浓郁难化的香气,是沉浸在广东人的骨子里自然与人文交融而成“食医合一”的饮食理念。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汤,地处粤西的阳江依山傍海,沉淀出属于本地的饮食习惯,黄医生带您走进阳江的中医汤膳文化。
医生简介
黄瑞聪 副主任中医师
中医针灸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院治未病科负责人,广东省“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治未病服务质量监控中心专家成员,阳江市医学会治未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参芪猴头菇煲鸡汤
猴头菇50克,老母鸡半只,党参10克,北芪10克,成3人份。半只鸡,斩大块,焯水后洗净。猴头菇泡发、撕成小块,与党参、北芪、鸡一起下锅,武火烧开后转文火煲约一个半小时,加适量盐调味即可。适合长期胃胀、胃痛、消化不良、食少便溏、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神经衰弱、眩晕等。COMMENT
黄医师
点评
俗言曰:宁负千石粟,不愿负猴头羹。民间谚语:“多食猴菇,返老还童。”干猴头菇是一种常见的干货食材,它能滋补强壮身体,而且能提高人类身体的抗癌能力,因为它外观与猴头相似而得名,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味道鲜美。再加上党参、北芪可以增强其健脾补中益气之功。小提示
中医认为,猴头菇性平味甘,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猴头菇可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窦炎、胃痛、胃胀及神经衰弱等疾病。但如果是轻度神经衰弱患者,食用猴头菇不失为较好的辅助治疗。治未病科治疗技术推介
扶元通腑腹部按摩
扶元通腑腹部按摩是通过“点-线-面”的手法套路按摩腹部,重点刺激以神阙为中心的脐周穴位,从而达到通腑排便,益气 健脾、固本扶元、理气通腑的作用,对便秘、腹胀,肥胖等具有很好的调理效果。---END---
供稿|治未病科郑佳
编辑|欧小婷曾倩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