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8月19日,这十天是三伏中的末伏,时至初秋,由热渐冷,阴阳变化的交替点就在这10天。
这段时间虽然早晚变得凉爽,但是白天依然很炎热。
所以,也被称为“秋老虎”。
此时天气仍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
这个时候,人最容易生病,这是因为伏天气温高,机体能量消耗大,加之食欲不振,导致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
不少人初伏、中伏都没有被暑热击倒,但是末伏的时候却往往撑不住了,这种情况,主要是和前段时间抵抗力透支过多,最近又疏于保健有关。
不像坚持做三伏灸的人,不但末伏不容易生病,秋冬季节也会少生病。-
每年的三伏天,医院、社区门诊,还是艾灸馆、理疗馆,都早早排满了做三伏灸的群众。
三伏灸这么受欢迎,
那么人人都可做吗?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知道,三伏天,正是一年中外界阳气最盛,湿气最重,温度最热的时节,这时候:
一方面,此时人体容易被湿气裹挟,出现诸如倦怠乏力、头身沉重、不思饮食等症状;
另一方面,因为此时是全年阳气最盛之时,尤其适合调理一些慢性病、顽疾,以及改善体质。
《洪炉点雪》云:“凡男女老幼,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所不宜,凡年深痼疾,非药力所能除,必借火力以功拔之。”
也就是说:男女老少,寒热虚实都适合艾灸。
一、5类人不要错过三伏灸三伏灸今天正式开始啦!
在这里提醒大家,
有这5类疾患的朋友,
千万不要错过调理的黄金时期!
1、亚健康人群
亚健康人群,在中医里指体质虚弱、将病未病的人,这类人如果在三伏天坚持做艾灸,不仅可防病于未然,还可借机改善自己的体质,让身体更强健!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亚健康体质?对照下面这些症状,看看自己是否成为了亚健康人群:
1、起床、梳头及洗发时,发现有较多掉落的头发丝。
2、经常情绪低落,不自觉发呆。
3、健忘,不怎么记事儿。
4、觉得工作令人厌倦、焦虑,害怕走进办公室。
5、不想面对周围的人,喜欢一个人呆着。
6、讨厌应酬,也不喜欢聚会、聊天。
7、经常失眠,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白天又疲倦。
8、免疫力下降,易感冒。
9、有黑眼圈、眼皮松弛、早生白发和皱纹,经常双目干涩不适。
10、敏感,经常感觉自己身上有痛感、淤青等,恐慌是大病的征兆。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中任意两条,那么多半是身体成为亚健康状态了。别再拖延,赶快利用三伏灸让自己更健康。
·
2、患有慢性疾病的人
许多慢性病的根源在阳虚,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痛风、糖尿病、肾病、胃病等,尤其是很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疾病看起来危害不大,对人的伤害其实一刻也不会停止。中医说“久病多体虚”,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会导致身体的元气不断被消耗,身体越来越虚弱。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坚持做三伏灸,可抓住三伏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来艾灸,补充体内的阳气,修复人体自愈力,让正气足以对抗邪气,赶跑慢性病。
另外,很多中老年人做“三伏灸”就是为了调理日积月累的骨关节疾病,“三伏灸”对颈肩腰腿痛、肌肉疲劳等能起到很好的调理和预防作用,如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等引起的各种虚寒性颈、肩、腰、腿痛等。
此时做“三伏灸”,相当于给身体加了一把火,可以将外邪悉数赶出体外。做完后不仅疼痛等不适症状减轻,行动也会轻快自如。
·
3、有“难言之隐”的女性
正所谓妇科多寒症,很多女性都有畏寒怕冷、手脚冰冷、腹冷腹痛等症状,甚至宫寒、肌瘤、痛经、不孕。
中医认为,寒者当热之,艾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温热疗法,正是虚寒证的克星!因此,有宫寒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的女性尤其需要“三伏灸”。
临床证明,女人做“三伏灸”,可以增强抗寒能力、改善肤色、预防感冒和各种妇科疾病,而且连续几年做“三伏灸”的女性体质会有明显改善。
·
4、总有炎症的人
关节炎、甲沟炎、鼻炎、咽炎、胃炎、妇科炎症等等,面对这些烦人的炎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都不理想。
其实,很多看似麻烦的炎症,反反复复,用什么药吃什么药都不管用,做不到一劳永逸。根本原因在于正气不足,身体没有坚固的防御系统,邪气自然容易侵入。
坚持做三伏灸可以提升正气,一旦正气足了,炎症没有生存空间,也就会自然而然的消失。
·
5、脏腑有问题、有容貌焦虑的人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是人体的根本,心藏神、肺司呼吸、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肾主藏精和生殖。人体的健康和颜面气色,与人体的五脏六腑是密不可分,内脏越健康,说明人的身体越好,气色也就越佳。
但现在脏腑疾病越来越常见,这是很危险的情况。我们体内的阳气首先会照顾到脏腑,如果连脏腑都出问题,被病邪入侵,那么体内其它地方往往也易被侵入邪气。
所以如果身体出现一些脏腑问题,一定要及时调理,不要等发展为重大疾病才去后悔。
除了调理疾病外,健康人群也可做“三伏灸”来强身保健,在这里给到大家几组保健穴位,以供参考——
女性常用穴:肝俞、期门、子宫、血海、三阴交、太冲;
男性常用穴:肾俞、命门、关元;
老人常用穴:关元、气海、足三里、涌泉;
小儿常用穴:大椎、身柱、神阙。
具体何病选何穴?点我查看病症配穴大全
常见穴位如何查找?点我查看穴位大全
二、今年三伏灸是什么时候?三伏灸通常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年三伏灸时间表
初伏驱寒: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清养:7月21日—8月09日
末伏化瘀:8月10日—8月19日
伏后加强灸:8月20日—8月29日
今天就开始做三伏灸,做完后再进行加强灸以巩固效果。
·
三、三伏灸需要天天灸吗?三伏灸的频率该如何掌握呢?在这里给大家三个建议:
1.慢性病、顽固性疾病:
针对慢性病,一般前七天,每天灸一次;之后可一周灸3-5次;也就是说,病情有所缓解后可减量至隔日灸,甚至是一周一次,视恢复情况而定。
如果是重症,可每日灸,病情减轻后逐渐减量,根据具体情况全面考虑。
2.保健灸:
如是一般的养生保健灸,有条件可每天艾灸3-5个穴位,艾灸时一定要注意遵循先阳后阴的艾灸顺序,每穴10-15分钟,每日艾灸总时长不超过1.5小时。(如有特殊情况可酌情加减)
如艾灸不便,每周坚持艾灸2次,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终生使用,效果更佳!
3.急性病、偶发病:
针对于急性突发病,通常艾灸一两次就有效调理病情,视具体情况而定,以患者恢复舒适状态为宜,不必限制时间和次数。
另外,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头面及胸膈以上,均不宜多灸;下肢及肉厚处,多灸无碍!第二,小儿皮肤较薄,肌肤娇嫩,艾灸宜量小,时短!一般孩子艾灸,悬灸至灸点皮肤微微泛红即可,不可过量!
末伏已经到了,距离三伏结束只有最后10天了!调理疾病的好时机,千万不要错过!
常见病艾灸穴位指导:
一,风湿科
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网球肘、腱鞘炎、足跟痛、老寒腿、落枕
二,心脑血管科
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血栓、脑动脉硬化、面瘫、抑郁症
三,五官科
鼻炎、咽炎、牙痛、眼睛干涩、近视、斜视、流泪症、白内障
四,胃肠科
便秘、结肠炎、胃炎、胃寒、胃下垂、胃癌、阑尾炎
五,呼吸内科
感冒、咳嗽、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甲状腺炎;
六,妇科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产后少乳、不孕症、子宫肌瘤、乳腺增生、宫寒、盆腔炎、宫颈炎、尿道炎、乳腺炎、子宫脱垂、子宫内膜异位、腺肌症、产后风、乳腺癌、更年期综合症
七,美容科
去斑、减肥、狐臭、口臭、灰指甲、白发、豆豆
八,男科
阳痿早泄、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肾虚、阴囊湿疹、精液不液化、附睾炎、精索静脉曲张
九,神经科
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中风、失眠、神经衰弱、面瘫、癫痫
十,泌尿科
尿潴留、尿失禁、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肾炎
十一,小儿科
小儿感冒、小儿咳嗽、小儿遗尿、小儿腮腺炎、小儿泄泻、小儿惊风、小儿夜啼、小儿疳积、小儿疝气、小儿推拿、捏脊、四缝穴
十二,肿瘤科
鼻咽癌、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白血病
十三,其它
胰腺炎、肺气肿、改善微循环、甲亢、甲减、口腔溃疡、上火、祛湿气、甲状腺结节、肝炎、乙肝、脂肪肝、肾积水、头晕(眩晕)、脾虚、带状疱疹、淋巴结肿大、醒酒、戒烟、胆结石、胆囊炎、手麻、脚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