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鸡血藤的多样药用价值与使用,以及部分禁忌情况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山谷林间和山地灌木丛中,生长着一种名为密花豆的豆科植物。这种攀援木质大藤本,在开花时节,会展现出总状或圆锥花序,它们腋生或顶生,由紫色、玫瑰红色或白色花冠组成蝶形花,仿佛一只只小蝴蝶在风中翩翩起舞,竞相绽放,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然而,这种美丽的植物不仅仅是一种观赏景观,它还蕴藏着丰富的药用价值。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鸡血藤的多样药用价值与使用,以及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部分禁忌情况。然而,在这万紫千红的花卉世界中,密花豆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真正引人注目的并非其绚丽的花朵,而是那强韧的藤茎。这些老茎呈扁圆柱形,外观灰棕褐色,砍断时会有鲜红色的汁液流出。这种汁液,如同密花豆的“血液”,通过藤茎横断面上的数圈扁圆形环不断输送,滋养着整个植物。与人类血液相似,它为密花豆提供了活动所需的能量。这种藤茎不仅观赏价值独特,更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在人体中,它能够祛风活血、舒筋活络,为众多患者带来福音。其药用名称中多带“血”字,如鸡血藤、血龙藤等,寓意其与血液相关的疗效。这些药物能够补血活血通络,对于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等症状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它们性温、性味苦甘,能够作用于肝经和肾经,属于活血化瘀药中的活血调经药类别。
选方:治疗风湿痹痛:鸡血藤5克,半枫荷5克,当归5克,牛膝9克,枫香寄生5克,海风藤5克,豆豉姜5克。用清水煎煮后服用。(《中药临床应用》鸡血藤汤)
风湿痹痛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入,导致经络关节闭阻,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引发全身关节的红肿热痛、活动不便。此病常指风湿性关节炎。
半枫荷具有甘辛温的特性,可治疗风湿痹痛、偏瘫及头痛。当归则以其甘温之味,擅长活血补血。牛膝根苦酸而平,能补肝肾、强筋骨。枫香寄生辛苦而平,可祛风除湿、舒筋活血,并有助于止咳化痰。海风藤则以苦辛微温之性,能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这些药物与鸡血藤共同发挥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治疗老人血管硬化及腰背神经痛:鸡血藤20克,杜仲5克,五加皮0克,生地黄5克。用毫升水煎煮至毫升,去渣后,每日分三回服用。(《现代实用中药》)
杜仲具有甘温之性,能补益肝肾、强健筋骨,常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五加皮则味苦辛温,能补益肝肾、强健筋骨,同时还有祛风利水消肿的功效。生地黄则以其甘凉之性,清热生津、凉血止血。这四味药物与鸡血藤共同作用,可以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从而强健身体并缓解疼痛。治疗腰痛与白带问题:鸡血藤30克,金樱根、千斤拔、杜仲藤、旱莲草各5克,必要时可加入党参5克。每日煎服一剂,分两次服用。(《全国中草药汇编》)金樱根,性味甘香平,能够壮阳、养肾补虚,同时强筋活络,平肝润肺。千斤拔,性味甘辛温,常用于治疗风寒咳嗽、扁桃体炎、肾炎以及风湿关节痛等。杜仲藤,性味苦微辛平,能够祛风活络、强筋壮骨。旱莲草,性味甘酸寒,归肾肝经,具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的功效。这些药物与鸡血藤结合,既能补肾阳又能补肾阴,同时祛风除湿、舒筋壮骨,共同治疗腰痛和白带问题。
治疗经闭:鸡血藤、穿破石各30克。用水煎煮后服用,每日一剂。(《益寿中草药选解》)穿破石,其性味苦凉,具有散寒祛风利湿、活血化瘀通经络的作用。其汤品色泽鲜红如血,尤其擅长清除血热和血毒。与鸡血藤配伍使用,两者共同活血通络、攻寒除湿以治疗经闭。煮出的汤品,堪称一道“血染的风采”。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鸡血藤60至20克,鸡蛋2至4个,红枣0个。加入8碗水,煎煮至大半碗(鸡蛋熟后去壳再煎)。每日服用剂,鸡蛋与药汁一同食用。
此外,鸡血藤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然而,虽然鸡血藤具有诸多益处,但并非人人适宜。以下人群在服用鸡血藤时需特别谨慎:
阴虚火亢者应慎用鸡血藤,因其性温,可能加重病情。经血量大的人不宜服用鸡血藤,尽管它有养血调经的作用。肠胃功能较弱的婴幼儿服用鸡血藤可能引发腹泻,因其具有促进肠胃消化的功效。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服用鸡血藤,以防活血作用扰动胎儿,导致流产或早产。婴幼儿同样不宜服用鸡血藤,其提取物可能引发腹泻和上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