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党参 > 党参禁忌 > 正文 > 正文

闽北美食合集武夷山篇大闽北人你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6 15:47:03
APP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869.html

文公宴

文公菜为武夷山一带民间传统名菜。据传此菜是朱熹当年在武夷精舍讲学时宴请宾客的菜点,后人为纪念朱熹,取名「文公菜」。原料:精肉、青粉、鸡蛋、白扁豆。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成为宴客传统名菜。又因朱熹喜食此菜,故过去秀才,举人在赶考前,祈求考场上能像朱熹那样文思如涌,金榜题名。

幔亭宴

幔亭宴,是武夷山具有传奇色彩的神仙宴。而今,座落在幔亭峰下的各旅游宾馆重新摆起了幔亭宴。席上有武夷山产的土菜:武夷晨曦冷盘,南瓜脯、酸辣芽丝、茄子干、腌蕨苗、薰味田龙等十个小碟;以特色菜:文公迎宾、岚谷薰鹅、彭祖佳肴、四宝蛋菇、龙游凤舞、五彩麂肉丝等做为主菜;有鼠曲饺,仙人豆腐、冬虫夏草等用纯天然野菜加工而成的乡间点心;还有家酿多年的白米酒;并响起「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曲子,使宾客们彷佛进入武夷洞天仙府,飘飘欲仙。

岚谷熏鹅

岚谷是武夷山北面的偏远乡镇之一,传统熏鹅名闻遐迩,近年有当地人进城专营岚谷熏鹅,其做法大致是:以不肥不瘦的成鹅宰杀洗净后,放锅里清煮至七八分熟,捞起后沥干水分,周身涂上辣椒粉、盐巴等佐料。再用托盘衬托涂沫后的鹅放在锅里,锅底预先放有糯米,用文火慢慢烤焦糯米熏烤鹅肉至香味四溢即可。此时鹅皮金黄透亮,加上点点辣椒粉映衬,十分美观,食之香辣醇厚,已成酒楼宴客佳品。 

蛇宴

福建武夷山是“蛇的王国”,各种蛇宴花样繁多,美味无比。好这口的人到了福建武夷山,在欣赏武夷山那秀丽风景的同时,一定要去感受一下独特风味的“武夷蛇宴”带给你的震撼。不过胆小的人还是别试了。蛇肉不仅质地细腻、滋味鲜美,而且它还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不仅可以和牛肉相媲美,有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越毒的蛇,肉越细,口味越鲜美哦。

既然是蛇宴,那主角自然是蛇了,武夷蛇宴以蛇为主料,根据蛇的种类和大小,以煮、烤、炒、蒸等不同的形式,烹饪成十几至30道特色菜肴,主要有炒龙排、炒龙蛋、煮龙珠、蛟龙戏水、龙虎斗等,“菊花蛇羹”是用五步蛇为主料,具有解毒滋补的功效。“龙凤汤”选用武夷山特有的祁蛇,配以童子鸡及多味中药,煨煲而成,汤清见底,面无油珠,肉烂无腥,香味四溢,只要一端上餐桌,光闻到香味就会让你垂涎三尺的,不愧是武夷菜系一绝。

在蛇宴中,每人还有一只蛇胆,一小杯蛇血,都要冲白酒饮下。蛇胆有明目之功效,蛇血则有治风湿关节炎之奇效。邵逸夫在品尝完武夷蛇宴后说:"我尝过不少地方的风味菜肴,深感武夷蛇宴色香味形俱佳,不愧为福建一绝啊”。

八卦宴

八卦宴,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创制并用来待客的一种礼仪。南宋淳熙十五年(年),朱熹与蔡元定等学者结合武夷山民间饮食的一些菜肴,按《周易》的「系辞传」的「易有太极,易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道理,以及所交往的道士羽流的生活习俗,安排了一个清雅淡泊、奇峭瑰丽的八卦宴。

八卦宴以朱熹平时的饮食为基础,菜肴中有拼盘、羹、汤、丸等形式,制作上有煎、炸、清炖等烹饪方法。八卦宴最大的特色是各种菜肴的排列,无不按照朱熹所推崇的八卦图来进行。排列方法是:先在八仙桌上画上八卦图,正中为太极、其八方分别为乾、坤、震、巽、艮、坎、离、兑八种卦覆、各陈列上一道有关卦理意义、富有武夷山风味的佳肴,整个宴席犹如一幅八卦图,可谓匠心独具。在菜肴名上,更是寓意悠远。太极之首为翡翠羹;易生两仪,分别置上玄天混丸和太乙阴阳蛋;两仪生四象,分别为百发圆子、莲塘君子,桂花虾仁,油焖双冬。这四道菜还暗寓了春夏秋冬四季之象。按八卦方位,每方位上的菜肴又分别为素炒鳝鱼丝,香油凤腿、酒酿冬菇,宫保鸡丁、竹笋肉丝、溜鸡肝卷、白炒木耳、八宝吉祥。

朱熹创制的八卦宴多年来,一直流传于武夷山民间,经整理后为中国饮食文化又增添了一朵奇葩。

西芋宴

洋庄“西芋”因洋庄乡位于武夷山市区的西面而得名,“西芋”个大、易熟、口感香糯。洋庄村两位农家巧妇逢年过节便做上一桌丰盛的“西芋宴”;芋饺、芋子饼、芋头糕、芋泥、牛肉芋子、白菜芋子羹、酸辣芋头丝……足足二十道!这就是武夷山洋庄。

农家药膳(彭祖药膳)

俗话说:「山上白草皆为药」,武夷山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了笋多利用草药治病的膳食方法。如:「八珍炖兔肉」,其八珍为党参、白术、茯苓、芏草、川芎、当归、白芍、熟地等。又如,栗加糖清炖能清凉治眩晕;栗加蹄清炖能补胃健脾养精神;栗加肉清炖清凉降治气管炎;栗带壳蒸熟补气强身润肤生精;野毛栗生吃能止小儿半夜盗汗,莲子心可清心火。红菇祛风去湿。香菇浸酒消肿风。农家家膳、进补匡节宴的菜肴还有多种:即甲鱼炖当归、猪干煮枸杞、红菇炖番鸭、红菇煮螃蟹、清炖童子鸡、肚包鸡、鸡包鸡、鸽包参。

彭祖为长寿之神。相传他曾隐居武夷山幔亭峰下,茹芝饮瀑,遁迹养生,寿至岁。彭祖药膳是以菜肴为载,辅以药疗的宴席。菜肴都采用武夷山各种野生动植物,合理佐以名贵中药材,精工细作而成,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能养身健体。如北芪鲤鱼能补气生机;天麻猪脑糕能祛风补脑兼治慢性头痛;珍菊水晶蛇能祛除风湿,清热解毒、防癌抗癌;人参乌鸡能养血补血、强壮肌体;用蛇皮配以生地、土茯苓烹饪而成的大王醉龙袍,则有驱风祛湿、消热解毒、润肤、防癌之功效。这种药膳既能使游客得到美味佳肴的享受,又为宾客带来养身健体的福音。一位日本客人,病后曾慕名专程到武夷山彭祖山房,点上一道人参乌鸡,细心品尝。

山药膳

俗话说:“山上白草皆为药”,武夷山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了笋多利用草药治病的膳食方法。如:“八珍炖兔肉”,其八珍为党参、白术、茯苓、芏草、川芎、当归、白芍、熟地等。又如,栗加糖清炖能清凉治眩晕;栗加蹄清炖能补胃健脾养精神;栗加肉清炖清凉降治气管炎;栗带壳蒸熟补气强身润肤生精;野毛栗生吃能止小儿半夜盗汗,莲子心可清心火。红菇祛风去湿。香菇浸酒消肿风。农家家膳、进补哐节宴的菜肴还有多种:即穿山甲炖当归、甲鱼炖当归、猪干煮枸杞、红菇炖番鸭、红菇煮螃蟹、清炖童子鸡、肚包鸡、鸡包鸡、鸽包参……

龙风汤

是武夷山最有名的风味佳肴。龙即武夷山的蛇肉,凤即适量的鸡肉再加上生姜蒜头等佐料进行清蒸(炖),便成了龙凤汤。尤其是武夷山珍贵特产五步蛇(蕲蛇)为佳,蛇肉含人休必需的多种有脂肪酸等营养成人,具有胆固醇低,药物作用大的特点,近来成为武夷山观光旅游的宾客们乐于称道的美味名菜。

九曲竹筏

九曲竹筏,素有武夷精华美称;雅香酒家新创的鸡茸金丝笋、兰花蛇丝、菊花石磷腿等,深受中外游客称赞;玉女迎宾、茉莉石碖、菊花草鱼、泥鳅粉丝、家乡豆腐是当地名菜;另有腌雪里蕻、岚谷的薰鹅,吴屯的鲤鱼乾,五夫的田螺,上梅的薰田鼠,油炸豆腐、锅贴豆腐、煎豆腐、盐煮豆腐、青炒麦豆、鲤鱼煮豆荚等民间菜,令人食后难忘。

武夷茶宴

武夷茶宴是随着武夷山茶苑大酒店在武夷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的建成开业而问世的。武夷山茶苑大酒店致力为游客创造一个和谐的绿色家园氛围,在饮食上挖掘传统,广泛收集民间茶食偏方,去粗取精,而继武夷山的幔亭宴、野菜宴、农家宴之后推出"茶宴",别树一帜。

众所周知,武夷山是中国乌龙茶的故乡。武夷岩茶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岩韵千百年来一直畅销海内外。而茶作为一种饮料,又可防病、治病,药食合一,功效兼备,故有"茶为万病之药"之说。

因此,"武夷茶宴"以岩茶为主要佐料,制作了茶苑飘香、肉桂河鱼、红茶汤圆、冰茶石鳞、乌龙煎饼、水仙肉片等一道道风味佳肴,令人大快朵颐,为之倾倒。其中"茶苑飘香"采用岩茶嫩叶加上面粉搅拌,炸成小河鱼形状,入口感觉极佳;"红茶汤圆"以当地精制的汤圆加上红茶汤,桂圆香味扑鼻而来。

以武夷岩茶为配料主体而制作的武夷茶宴,独具岩茶独特的清香与韵味,味清不腻,食之齿颊留香。

吴屯稻花鱼

在海拔五六百米高吴屯乡稻田里放养鲤鱼,由于以田里的浮游生物与稻花为食物,加上高山温度低,鱼生长缓慢,所以稻香鲤鱼肉嫩骨酥,味道鲜美,也正因此一到秋季每天都有很多很多车开到吴屯吃稻花鱼。   “稻花鱼”的做法并无太过于考究,大多为水煮鱼的做法,油锅煎下锅煮,二指宽的鲤鱼被煎得金黄金黄,在汤里沉浮,间或有芋子块、豆腐泡漂浮作为配菜。   满满的热汤里吴屯稻花鱼,泛着葱花、蒜瓣的芬芳,鱼汤鲜美至极,鱼肉嫩辣滑溜,配菜的芋子块、豆腐泡,挟带着鱼的鲜美与汤的香辣,赞不绝口。   吴屯是武夷山的高山区,冬季来临,“立冬补冬,补嘴空”,熬一大盆陶器鲤鱼辣汤,其中佐料无数,美味横陈,再就几口武夷老红酒,奇辣、浓鲜、甜香、嫩爽、酥滑……种种美味,蜂拥踏来,口不暇接,通体舒坦,血液畅通,极其快意。

肚包蛋

民以食为天,可见吃是比天还大的事,外出旅游就如同帝王微服,机会难得岂能亏待自己的嘴,之前小肖已经给大家介绍了不少?的武夷山美食,今日再奉上一份武夷山馆子名菜--肚包蛋。

诱人的清香、酥软的猪肚、凝结成糕的武夷山美食肚包蛋咋一看没几人能分辨的出菜色的本身,根据做法的不同,时常被误认为是清蒸鱼或红烧肉,那香味和皮蛋虾仁混合的特有味道,可谓是各有风味,各有特色。

武夷山美食肚包蛋的做法:首先买来猪肚洗干净,然后将鸡蛋液倒进猪肚,再将皮蛋、虾干或者虾仁等一起塞进猪肚,也可以按照各家喜好塞其他菜进去,然后扎紧猪肚两头后去煮熟了切开就可吃了。

在武夷山上哪儿吃肚包蛋:肚包蛋是整个闽西一带的地方风味,这道菜不仅武夷山有,南平也有,再远一点的三明也有,招待客人的上菜,一般的风味馆都常备有肚包蛋风味。

在武夷山团餐和景区招待餐,几乎餐餐有肚包蛋,只是做法各家不同。有的是煮汤一锅,肚包蛋煮熟后切开成一片片,然后汤里放高汤继续和片状肚包蛋煮着上桌,也有的是将煮熟的肚包蛋切开后浇上卤汁上桌,但毫无疑问,肚包蛋必须做的好才能做成各种菜肴。

火烧豆荚

是村民别有情趣的一种独特小吃。中秋节前后正是田埂豆饱满之时,在坪上架起一堆火,将田埂豆连杆带荚挂在火上烧熟,剥皮后食之,有一种特殊的田园风味,有谚语云:"火烧豆荚坪,不吃也有名"。

拨霞供

拨霞供,即涮兔肉,崇安传统名菜。食法与北方的涮羊肉异曲同工。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理宗淳佑年间(-年)。福建泉州人林洪撰写的《山家清供》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游武夷六曲,访至止师,遇雪天,得一兔,无庖人可制。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座上,用水少半铫。侯汤响一杯后,各分一筋,令自筴入汤、摆熟、啖之,及随宜各以汁供。”林洪照做,将热汤中的肉片中反复拨动,而肉片色泽宛如云霞,便将此佳肴取名为“拨霞供”,并作诗云:“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据查,林洪《山家清供》为我国记载涮兔肉最为详尽的第一部饮食著作。崇安“涮兔肉”选料讲究、刀工精细,保持了传统风味,中外游客食之赞不绝口

胡麻饭

是武夷山最远古的传统小吃,俗称麻糍祭。以上好的糯米用水浸透后蒸熟,置石臼中用木槌打烂、揉成小团,拌上芝麻、白糖,香甜可口,食后耐饿。在不少武夷山神话传说中,神仙都用胡麻饭招待乡人,被称为神仙饭。吴屯的金糍(以柴灰淋水浸糯米)、金粽,星村、兴田的白祭也都和胡麻饭一样讲究糯、甜、滑的风味。

紫溪粉

武夷山有一样小吃很出名,那就是紫溪粉,紫溪粉和桂林米粉差不多,但是口感相对与桂林米粉更显柔韧劲道,味道辛辣。无论是在大江南北的任何一个城市,面食从古至今绝对是一项不过时的美食之一,但味道最正宗的紫溪粉还是出自福建武夷山。

肚包蛋

武夷山馆子名菜--肚包蛋。诱人的清香、酥软的猪肚、凝结成糕的武夷山美食肚包蛋咋一看没几人能分辨的出菜色的本身,根据做法的不同,时常被误认为是清蒸鱼或红烧肉,那香味和皮蛋虾仁混合的特有味道,可谓是各有风味,各有特色

清明粿(鼠曲粿)

清明粿用武夷山本地话叫“粿夹仔”,清明粿的馅料主要有笋丁、腌菜、芋头丝、肉丁组成。将捣好的糯米揉成团,像做饺子一样,将馅一点一点地包进糯米团里,一个个半月形的清明粿就能吃啦。清明粿外表色泽鲜绿,吃起来口感极好,韧性十足,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鲜美的草香味。

笋饼

笋饼是武夷山农家常见美食,其味美、香浓,独具地方特色。笋饼制作流程:先将春笋去其笋衣,后放入锅内煮5-6小时,待熟后捣烂,再按比例配上米粉、糯米粉、红酒糟、辣椒粉、食盐、葱头、味精及香料等一起倒入笋泥中搅拌均匀,入锅蒸熟,待冷却后捏成圆饼再晒干或烘干。

芋饺

武夷山的芋饺是纯手工的,采用武夷山本地的上等的芋子、很本地特有的薯粉再加上农家新鲜的土猪肉,用手捏成三角形状,吃起来既糯又柔,滑溜可口。其质细腻、软糯,嫩滑,浓稠,有粘性。味道鲜美又富营养,真是色香味俱全。还可搭配青菜调制酸辣味暴炒最佳,“憨仔”芋饺是可以带回家的美食。

稞仔(祭仔、鬼解)

独树一帜的五夷山风味小吃,由上等早米磨浆沥干后,做成小姆指状条块,再调以佐料,加上精肥俱备的猪肉片,火蒸而成。形态美观,色,香,味俱全.

饴仔

是武夷山人七月半鬼节制作的节祭。用稠米浆为皮,馅有甜咸两味,外面用芭蕉芋叶包成长方形。清香可口。鼠曲祭、饴仔等节令食品,可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因而从古至今,久传不衰。

怡解

方言叫“怡解”,用糯米磨成米浆沥干包上豆沙馅或干梅莱肉馅用巴焦叶包好蒸20分钟就OK了,武夷山当地百姓每年七月十五每家每户都做些送给朋友吃,祈求平安。

薜荔冻(凉水仔)

薜荔冻:武夷山和赣南老区一带传统清凉饮品。采用野生薜荔果,将籽剥出暴晒后,加工制成半凝固的清凉饮品,调以蜂蜜、蔗糖饮用,具有解热清暑、提神健身之功效。吃上这样一碗凉粉,顿时暑气全消,全身凉爽。

仙人糕

“仙人糕”也是人们喜爱的清凉饮料。它是用一种叫仙人菜的野草经特制加工而成的,具有野草的芳香,食后回味长久。

苦槠糕

是武夷山区百姓喜爱的防暑用品。用野生的苦槠,甜槠果仁磨成浆,加热调成块状软糕,再加佐料清煮,味道微涩而可口。颇得中外游客的称赞。

春饼卷

春饼卷和闽南的薄饼卷不一样,同样的春卷皮,包馅以菇类为主,而且只有辣味,没有甜味,叶可以选择油煎。

米制的粉

紫溪粉、霸王花等名目很多,口感各异。其中霸王花米粉的口感,的确比较霸气弹跳,而紫溪粉比较柔和。

千层糕

武夷山传统小吃——千层糕。本地叫“塔,2声”。用大米为原料,浸泡后磨成米浆,五花肉丁、咸菜干、葱花、香菇、小虾米、韭菜等炒后与米浆搅拌和匀,置蒸笼里薄薄一层蒸熟,涂抹香油后再加一层,如此循环9次,出锅后切成菱形状大小,可一口吃,也可一层层的撕着吃。

金粽

武夷山下梅当地的杨香烧成灰,水洗后放入糯米浸泡,糯米吸收杨香的植物色素后呈黄红色,做成的粽子下梅当地称之为“金粽”。

金粿

打金粿首先要选米,很多地方做粿选择用糯米,武夷山本地做金粿则选粳米。将粳米淘净沥干,加入草木灰滤过的“金水”,这“金水”便是碱水,这也是金粿区别于其他粿的不同之处。然后,把加入“金水”的粳米上锅蒸熟,倒入大石臼内,便开始打粿。

“打金粿是有诀窍的,打得不好不仅吃起来不糯,存放时间也不长,容易裂开。”雷有根说,打金粿必须叫上几个力气大的男子,拿木棒不停地舂石臼里的米饭,一直到米饭变成一团且有粘性才算完成。最后,把打得金黄软糯的金粿倒在刻有“福”、“寿”字样的印模里,制成一个个圆圆的小金粿,寓意着新年里“团团圆圆”。

“以前,金粿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吃到,现在,已经有打粿的机器了,加上‘打金粿’费时费力,很少有人自己打金粿了。”雷有根说,每年过年不吃金粿总感觉少了些什么,现在街上也有卖金粿的,但都不如自己做的正宗。

兴田扁肉

武夷山市的兴田扁肉,肉馅嫩、鲜、脆、爽,汤有淡淡的当归气息,肉馅的脆爽劲让人吃起来特别有嚼头。

兴田扁肉制作秘诀主要在于“打肉”,扁肉馅制作不用刀。制作者凌晨就要起床上街,买来几十公斤新鲜后腿猪肉,用特制的木棒敲打,一直敲打成细腻的肉泥。一团瘦肉打成扁肉馅,要打1万次上下,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敲打时要掌握关键技巧,即将瘦肉竖打,这样可保留肉纤维中的水分,直至烂如绵、黏如糊,然后加适量小苏打水、盐、味精,用筷子搅成糊状。如果用绞肉机,固然省力,但做出来的肉馅口感、韧性远不如木槌打成的。

包扁肉的皮,用面粉和少许碱水打成薄皮,每张切成边长7厘米左右方块。包扁肉时,一手托着皮坯,一手用竹签挑些许肉到皮坯上,掌心轻轻一拢,每个扁肉仅桂圆大小,包成精巧的蝴蝶状,揉捏几下,就成了。

兴田扁肉好吃还有一个秘密,那就是汤,这里的汤用筒骨熬。包好的扁肉一把撒到沸水里,吃水后鼓胀起来,一个个饱满地漂浮于汤上,煞是好看。加上盐、味精、香油,撒上葱花,食客可根据各自口味,加醋、辣酱或胡椒粉,色香味就全了。

武夷山大光饼

武夷山大光饼,先将面粉发酵,和好面后将面团掰成若干个小面团,将肉沫葱馅放入其中,再揉捏成饼胚,在饼面上戳几个小孔,过水后将饼贴在烘烤的火炉壁四周,5分钟后出炉,光饼就制成了。

下梅农家糟饼

武夷山下梅村里农家的糟饼:早先起豆渣饼,之后发展用酒糟--酒糟饼,现在用春笋或者小笋--笋饼。材料是:糯米、春笋、酒糟、盐等做成。这个小家伙只有春笋长出来才有得做哦。怎么个吃法呢?可用油炸,或蒸熟。

印糕子

武夷山的传统美食——印糕子,一泡岩茶,一叠印糕子,三五好友,把茶啜得哗哗响,选印糕子作为茶点,边谈趣风声边嘎达嘎达的啃印糕子,画面应该破有几分趣味。

有方、有圆、形状各异的印糕子外观小巧精致,糕子上的图案也是丰富多彩,口味也颇多,诸如有芝麻味、有花生味、有葱花味、还有桂叶味……吃起来不比桂花糕可以豪迈的一口吞下,要绅士淑女般的咬一小块,慢慢的嚼,才能品出那味道,又香又松又甜。

印糕子的原材料其实很简单,就是大米加白糖。先将大米炒熟,磨成米粉,摊开受潮,掺入融化好的白糖搅拌,至于香味和最后的形状则,就根据制作者需要的口味和所选用的“糕子印”的磨具定型完成。

印糕子在武夷山市面上几乎都已经看不到踪迹,只有在春节、中秋等举家团聚的节庆偶尔能在市面上偶遇,大多数都是挑着担子或提着篮子沿街叫卖,很是难买,有在武夷山过中秋节的朋友不妨去市区横街头附近撞撞运气。

孝母糕

武夷山的特色茶点:孝母糕(有叫孝母饼的、有叫朱子孝母等)外皮松软,清香扑鼻,馅料清甜,滑而不腻,吃到嘴里糯糯的。

糍粑

糍粑,闽北各县市都有,又以武夷山最为盛行,糍粑是以糯米为主料,清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黄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口感香甜。现街头商贩多用脚踩三轮车叫卖,饭泥用保温性能好的特制铁桶装放,摇动把手,饭泥从圆孔钻出,边摇边用薄铁板分切进芝麻粉或豆粉盘里,既保温、卫生又快捷,已成武夷山街头一景。 

鸭骨架

武夷山流行一道休闲小吃鸭骨架。1.5一个,美味又实惠。一块小小的鸭骨架,虽不起眼却有着与武夷山岚谷熏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吃过大为过瘾,Q劲十足、甜辣相互交融,久久挥之不去。

五夫田螺

武夷山五夫镇的田螺壳薄肉肥汁多,无土味。爆炒田螺(佐料:紫苏叶)是武夷山最传统的做法,香气扑鼻,鲜辣开胃,下酒佐餐,令人拍案叫绝。在里江村传统有用酒糟填田螺口制成的田螺煲,也有用瘦肉填法的。还有把肉挑出来,去尾,洗净,再和青辣椒混炒,菜熟后用生粉勾芡。

炒洋茄

洋茄在北方几乎无人问津,即便在南方也少有人知道。洋茄主要生在于闽北武夷山周边一带,清淡、口感细腻顺滑,嚼在嘴里有种千丝万缕的触动,不免为夏日首选的家常菜。

爆炒猫爪菇

猫爪菇是武夷山山脉特产野生菌菇。餐厅选用新鲜猫爪菇,焯水后加入葱、小米椒,淋些餐厅自制的豉油,再浇上热油,爆出些许鲜辣味。吃的就是它的原汁原味,口味咸鲜而微辣。

大红袍茶叶蛋

茶蛋谁都吃过,不过大红袍茶叶蛋我想一般人可能都没有听过,就更不用说是尝了。武夷山大红袍茶叶蛋不比浙江东阳的童子茶叶蛋闻名,但香气上绝对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大红袍景区内的大红袍茶叶蛋,凡是品尝过的人几乎都异口同声的赞“好吃”,鸡蛋中蕴含浓郁的岩茶香,由外到内,相当的入味,即便是蛋黄也不例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ngcana.com/dsjj/90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党参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