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党参 > 党参产地 > 正文 > 正文

夏末秋初润燥不忘祛湿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0/21 15:26:35

夏末秋初的时候,除了秋燥之外还有夏天的余热,加上雷雨天带来的湿,也就导致了这个初秋既要防暑,也要润燥,而且润燥不能助湿,祛湿而不过度,一切都要保持平衡才是养生之道。

润燥不忘祛湿

  由于是早秋,加上雨水较多,因此秋燥的一应表现,如皮肤干燥、容易瘙痒、舌红少津、大便干结等表现还不明显,但其实人体已经开始受到秋燥的影响,“肺司呼吸,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但肺又为娇脏,不耐寒热,喜润恶燥,很容易受到燥邪的侵犯,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身体就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因此可以开始适当地润燥。”

  在秋天初期所感受到的燥邪属于温燥,往往带有夏的余热,是干燥中带有热的感觉,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干咳少痰、咽干口燥、小便量少、大便干结等。对于温燥,养生原则要以清热滋润为主。陈宁提醒,患有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人群可以开始适当地食补润肺,而便秘、痔疮患者则应该少食辛辣、多食润燥等食物进行调节。

  另外,最近雷雨天降水较多湿气较重。而“湿”是导致各种疾病的常见原因,如果湿邪侵犯人体,容易导致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身体沉重困乏等症状。不要以为秋天来了,暑湿就离我们而去。

润燥重在养肺

  秋燥其实是以“肺症状”为主的身体不适。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而秋燥易伤肺,因此润燥关键在于养肺。可以适当多吃甘、淡、滋润的食品,既补脾胃,又养肺润肠。另一方面是补肺气。保证合理的营养是补肺气的基础,如食物中加入淮山、大枣等,对肺气的补充有帮助。

  而润燥对于不同体质的人也有不同的偏重。如阴虚的人群除有“秋燥”的普遍症状外,还会伴有手足心热、易心烦、傍晚脸红等症状。在食补方面,应多吃吃霸王花、雪梨、橙子、百合、玉竹等;而气虚人群“秋燥”之外,还伴有气弱、脉弱的现象。可以在饮食中添加西洋参、党参、五指毛桃、玉竹等食材调理;燥热体质的人容易肺胃燥热,表现为鼻子、咽喉容易觉得干燥、大便干结,可以多吃淮山、银耳等食物。

  秋初进补要注意适度,夏季刚转换到秋季,各人的身体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适应过程,如果大量进补,特别是温补之品,都会影响脾胃功能,甚至适得其反,从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所以,如果脾胃功能较弱,建议先健脾再润燥。

时令汤水

?雪梨银耳羹—益气、滋阴、止咳

雪梨2个、银耳50克、冰糖适量。将雪梨切片,银耳泡软,将所有材料一起放炖盅炖煮半小时即可食用。适合阴虚体质人群。

?淮山炖瘦肉—健脾祛湿

淮山50克、桂圆15克、瘦肉克、生姜3片。把材料洗净放入小煲中小火炖1小时。

?百合沙参汤—养阴润肺安神

北沙参15克、百合30克、猪瘦肉50克。把材料放入煲中用小火炖2小时,根据各自爱好调味。

?莲藕排骨汤—补脾益肺

莲藕克,猪排骨克,黄酒、生姜、葱、盐少许。将排骨在开水里过一过,去掉血水,然后与洗干净的莲藕,放入干净的热水中,可根据个人爱好加黄酒、姜、葱少许,水沸后文火炖90分钟左右即可。适合大部分人群。

声明:知识产权应该被保护,本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ngcana.com/dscd/9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党参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