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现在正处于雨水时节,养生重在疏肝健脾,养护脾胃,不得不提风靡紫薯圈的黄芪小米粥,这个粥到底有哪些功效?来听听紫薯们的真实感受!
来自紫薯们的分享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款健脾养胃、行气补气的一款养生美食——黄芪小米粥,紫薯们对这款美食可谓是推崇备至,先来一起听听紫薯们的分享吧!
紫薯罗罗:
初次接触“黄芪”,是在多年前了,儿子对我说:“每天用黄芪,党参泡水喝可以补气血。”
于是我泡了两次,既没喝出黄芪的味,也没喝出党参的味。后来才知道是放少了,那究竟放多少,喝多久才能达到补气补血的作用呢?
我去年参加了紫尘阁三衡中医初级班的线上学习,听阁主讲黄芪小米粥的故事后才知道,黄芪小米粥的配方:黄芪15g,小米50g,枸杞12g(一人量)。
于是赶紧尝试熬煮,喝过之后才体会到,原来黄芪和小米、枸杞搭配才能把最精华的部分营养我们的脏腑。
从那以后,隔三差五我就会熬些黄芪小米粥给家人喝,毕竟是饭不是药汤,渐渐地,他们也爱上了这个味道。
我的体会是,当运动量过大,身体疲惫时,一碗黄芪小米粥喝下去,身体恢复特快,马上就有精神了!
紫薯娟娟:
最近喝黄芪小米粥气色越来越好,我喜欢喝新鲜的小米粥,打开锅,滋滋香气。阁主说煮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于是买了一个炖锅,临睡前炖上,第二天早晨起来喝点小米粥,再站桩,日子美极了!其实说回来,感觉电锅还是不如用明火土锅煮的粥香!
紫薯唐唐:
昨天致淳同学说,用电锅煮粥,热度只能在底部加热,而用明火是全部充分加热,还是有区别的。
这个粥熬出来本就甘甜,是那种沁人心脾的甘甜,闻着也有一股甘甜的滋味,上面还有一层厚厚的米油。
当然材料好才是真得好!这些材料我在紫尘阁买的就能做出这样的味道。曾用过其它小米,很少熬出米油,药材更是差太远。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紫薯红红:
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吃黄芪小米粥的好处:补气、行气,特别适合熬夜人群,可以快速恢复身体能量,是食疗补气佳品。
前年我生病之后身体特别虚弱,感到气短,身体无力,睡眠也不怎么好。其实气短是真的很难受,然后我就尝试喝黄芪小米粥,一直连着喝好多天,就明显感觉身体有力了,气短也缓解了。
当时就觉得真的很庆幸遇到了紫尘阁,花很少的钱还能真的解决根本问题。
黄芪小米粥的制作方法
组成:黄芪15克,枸杞12克,小米50克左右(一个人的量)
建议大家用明火,用砂锅或者陶瓷的锅熬制是最好的。用明火在砂锅里熬出的粥,跟电饭锅煲出的粥,口感可是完全不同的哦。
制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
将黄芪清洗一遍,然后倒入毫升的水,放入砂锅中,用大火将黄芪煮沸,大火持续5分钟转小火,慢煮半个小时,将黄芪中的药性煮出来,然后将黄芪的渣捞出来,留下沸腾的黄芪水。
第二步:
将淘洗好的小米以及冲洗过的枸杞,倒入到黄芪水中,大火煮开,保持沸腾5-10分钟,然后转小火,盖上盖子,微微虚掩,再熬煮20分钟到半个小时。
划重点了!!!
1、如果喜欢米脂厚一点,喜欢这个粥口感更醇厚、更润滑一些的话,时间可以更长一些,这样煮出来的粥比较绵浓,口感非常好,也很适合小孩和老人喝。
2、给宝宝开始进辅食的时候,先开始从米脂入手,米脂不仅易消化,而且也是整锅粥中最精华的成分。
3、如果煮出来是很稀的水状,没有米油。我们要考虑是不是买到了陈米?尽量选择高品质的小米,这样煮出来的小米粥才特别香甜,米油也会特别地醇厚。
4、黄芪小米粥的全部选材都是药食同源,黄芪虽然微温,但其温性已被小米的微寒之性中和,因此可以长期食用。
其补气升阳的作用可以使白天神足、夜晚身安,坚持服用,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免疫力,使我们精神焕发、延缓衰老,气色格外润泽。
5、黄芪可以晚上先煮好黄芪水,放在冰箱冷藏,第二天早上再用来煮粥吗?
当然可以,晚上先把黄芪水熬好,第二天早晨直接放小米和枸杞,熬半个多小时就行了。
更多精彩内容,查看下方视频号。↓↓↓
黄芪小米粥“加减法”篇
我们在制作黄芪小米粥时,也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在配料上进行调整。
1、如果你是痰湿体质或脾胃消化不好的人群,可以在里面加少许的陈皮。
2、对于阴虚体质人群,往往是比较容易口干舌燥、唇干,舌苔经常干涸,大便比较干燥的一个状态,身材也是比较干瘦的。
这类人可以在煮黄芪小米粥时,适当加入一些百合,百合不管是新鲜的还是干的,都可以。百合跟陈皮的用量一般是15-20克左右就够了,如果是新鲜的百合,可以用到30克/人左右。
3、另外如果你习惯吃大米,那么大米也可以代替小米,药材配比不变。
最后,温馨提示一下:黄芪小米粥的最佳食用时间最好在早上或中午。
好了,关于黄芪小米粥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新的一年,好好养护我们的脾胃,补充我们的气血!各位紫薯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如需黄芪小米粥高品质食材,请扫码联系紫尘阁工作人员。↓↓↓
致朴
致程
记得下方点“赞”、“在看”送我一朵小黄花哦
整理
施尧
编辑
素素
排版校对
程妍
紫薯福利!打开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ngcana.com/dscd/1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