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正堂亚健康调理中心秉承守正创新:
“一通、二灸、三调、四补、五养”特色的个性化调理理疗方案,
秉承《黄帝内经》的养生精髓,以“未病防治、已病调养,辨证论养,整体观”为出发点,安全!科学!有效!个性化!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不同体质的常见临床表现和中成药:1、气虚体质——疲惫不堪——可用四君子汤2、阳虚体质——手脚怕冷——可用右归丸3、阴虚体质——皮肤干燥——可用六味地黄丸4、痰湿体质——肥胖出油——可用二陈丸5、气郁体质——闷闷不乐——可用逍遥丸6、湿热体质——口干口苦——可用清热祛湿颗粒7、血瘀体质——容易长斑——可用八珍益母丸8、特禀体质——容易过敏——可用玉屏风散治上热下寒:
黄芩5g,干姜3g,半夏6g,黄连2g,党参6g,甘草3g!坚持泡水喝!
以前,只有老爷爷老奶奶才牙齿松动呢,年轻人的牙都能啃铁。但是现在,有多少年轻人能咬得动脆骨的?我的牙,现在连硬一点儿的肉都咬不烂了,每次纯靠撕扯。
为什么啊?不知道肾虚这个真相大家是否能接受。总之,我接了。这年头,肾不虚都不好意思出来混啊,说明工作不认真。
肾主骨,牙为骨之余。牙根松动,代表根基不牢,肾精不足。另有虚风上拔,引得牙齿动摇不正。
那怎么办呢?
补钙这种说法,中医里肯定没有。只有补肾。
肾精怎么补?那就得知道肾精怎么来的。肾精有先天和后天两个部分,先天之精来自于父母,后天之精来自与脾胃的水谷精微。所以很多孩子天生牙口就好,是因为父母给的先天之精充足,因此肾气足,牙齿硬。
而那些天生牙齿不好的,就是因为先天给的不好,导致肾气衰弱,牙软无力。
后天之精来自水谷精微,脾胃很重要,是肾精的生化之源。要想肾精充足,就要从脾胃补养入手。直接补钙,脾胃不吸收,有毛用。
所以补肾精是个系统工程,可不是今天补脾,明天肾精就制作出来了,后天牙齿就坚固了。不存在的。
那么遇到牙根已经松动,而且出现了牙痛,怎搞?系统建设来不及了,牙疼在线等,急。
这里就介绍一个小方子给大家,江湖救急,先把牙根稳住,牙痛去除,后面再慢慢地调理脾胃,补足肾精肾气。
《千金方》:治齿根动痛:生地黄、独活各三两。上二味细切,以酒一升渍一宿,含之。
现代用法是:用生地黄、独活各60克,用一升酒泡一宿,然后用药酒含漱,一天数次。
独活性味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功效为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善去肾经浮风”。而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是滋补肾阴的要药。
二药合用,一方面祛风止痛,另一方面滋养肾阴,以固根本,因此用后牙齿疼痛可解,牙根也会慢慢的稳固。含漱的时候如果咽下一些药酒,也挺好的,可以加速药效。只是独活味道辛苦,喝了以后嘴里或者喉咙会有麻麻的感觉,有点儿像多食了花椒。
现代临床,常有医生用一味独活治疗牙齿疼痛。经验来自《肘后方》:治风齿疼,颊肿,用独活以酒煎热含漱。亦可与细辛、羌活、川芎、生地黄同用,散寒止痛之效更佳。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我是牙疼过,特别知道牙疼的痛苦,真是一言难尽,谁疼谁知道。所以大家备着点儿牙疼方,到时候救命吧。
人到中年,肾精亏虚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再保健,也抵不过日常琐碎苟且的消耗,这个,大概就是人生吧——看着身体日益衰老,却无能为力。
所以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要尽量吃得满意。牙口很重要,大家多保重。牙根都给我稳住。
如果中医有兵器谱排名的话,那么以下十大名方必然位列前茅。
中国传统医学经过历代医家上千年的日积月累,保留下来不少安全、方便、效用显著的名方,因千百万人亲身实践证明其效果而流传至今,不说包治百病,至少对症有效,值得每个人收藏。
一,小青龙汤:主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
出处:《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色白清稀,甚则喘息不得卧或肢面浮肿,口不渴,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二,大承气汤:主治大便干结,脘腹胀满
出处:《伤寒论》
组成:大黄12克,厚朴9克,枳实9克,芒硝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肠胃燥热积滞,证见大便坚实不通,脘腹胀满,疼痛拒按,高热神昏,谵语,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
2.热结旁流,证见下利清水臭秽,虽利而腹满胀痛不减,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数。
三,小柴胡汤:主治流行性感冒,妇人伤寒
出处:《伤寒论》
组成:柴胡9克,黄芩9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党参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表里,扶正祛邪。
主治: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口苦咽干,耳聋目弦,舌苔薄白,脉弦而数者。
四,五苓散:主治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祛湿
出处:《伤寒论》
组成: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12克,白术9克,桂枝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阳化气,利湿行水。
主治: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痰饮病而见咳嗽,吐痰清稀,眩晕心悸等证。
五,逍遥散:主治月经不调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亦可将上药共为散,每次6克,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汤冲服,日3次。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所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六,血府逐瘀汤:主治胸痛、头痛
出处:《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9克,生地9克,桃仁12,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川芎5克,柴胡3克,桔梗5克,牛膝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渐热,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七,补中益气汤:主治乏力、多汗
出处:《脾胃论》
组成:黄芪15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当归6克,陈皮6克,柴胡5克,升麻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调补脾胃,益气升阳。
主治:脾胃气虚及气陷,症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嫩色淡,脉虚或身热有汗,渴喜热饮,或脱肛,子宫脱垂,久痢,久疟等证。
八,归脾汤:主治心悸、失眠
出处:《济生方》
组成:白术9克,茯神10克,黄芪12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党参12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木香10克。
用法:加生姜6克、大枣3枚、水煎服。
功用: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主治:
1.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色淡白,脉弱;
2.脾虚不摄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以及皮下出血等证。
九,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克,山萸肉克,山药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丹皮90克。
用法:研未,炼蜜为丸或作汤剂煎服。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消渴,虚火牙痛,舌燥喉痛,舌红苔少,脉细数。
十,温胆汤:主治呕吐、癫痫
出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半夏6克,竹茹6克,枳实6克,陈皮9克,甘草3克,茯苓5克,生姜3克,大枣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证。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健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ngcana.com/dsxw/9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