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王小军化身“鸡司令”。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陈多通讯员赵海军
位于礼县白河贫困片区的蒋湾村,高寒阴湿、山大沟深,产业结构单一,增收门路匮乏,建档立卡之初贫困发生率高达40.9%,是陇南市脱贫攻坚战中的硬骨头之一。
“想出门打工,走不开身;多种些药材吧,劳力又不足,真是愁死人。”回忆起以前,王小军直摇头。
王小军父亲年迈体弱,母亲瘫痪在床,妻子患颈椎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两个孩子正值学龄,五口之家的重担落在他一人身上。由于家庭开支大,收入不稳定,王小军一家在年脱贫后,又于年被纳入贫困监测户。
摘不掉的贫困帽子,困扰着这个一心想要脱贫致富的小伙子。
陇南市人大机关联系帮扶蒋湾村以来,在做好传统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推广订单辣椒等帮扶产业措施的基础上,又立足村里良好的生态资源,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林下散养鸡。
消息公布后,多数群众和王小军一样直撇嘴:“家家都养过鸡,也没见谁致富了。”在群众的质疑声中,帮扶队暗下决心——养就要养出成绩来!
在耐心动员群众的同时,帮扶队说服王小军作为首批示范户,帮助他选址建场、引购鸡苗、指导饲养。
优质“跑山鸡”深受市场欢迎。
帮扶单位引进的是抗病强、耐粗食、适宜山林放养的南丹瑶鸡,还设计了以“纯粮食+党参黄芪根茎叶+苜蓿等青绿饲料”为主的独特食谱。再加上帮扶队拍抖音、搞直播,以“生态、味美、养生”为特色的“跑山鸡”一度在网上爆红,首批只刚出栏就一售而空。
“饲养4个月,虽然周期长点,但肉质好,每只能卖99元。”首战告捷的王小军信心满怀。去年,王小军发展跑山鸡只,已出售只,盈利9万余元,不仅实现了稳定脱贫,还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鸡司令”。
王小军创业成功后,不少群众“眼红”起来。在陇南市人大机关和白河镇党委政府支持下,蒋湾村以合作社“三个统一”为带动(统一提供鸡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市场销售),发展五小产业为契机,动员全村群众发展“跑山鸡”。
“技术有指导,销售有渠道,收入有保障,我们养得有底气、有信心!”贫困户董学平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蒋湾村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发展“跑山鸡”余只,带动42户群众实现增收致富,“跑山鸡”产业已经成为全村新的“摇钱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