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薯蓣,怀山药,山薯,淮山,山药薯,山药蛋,淮山药,炒山药,
甘,平。归脾、肺、肾经。
补气常用药
1,补益,补气,补脾,养胃,止泻,用于脾虚气弱,食少便溏或泄泻。2,止咳,生津益肺,用于肺虚久咳或虚喘。3,固精,缩尿,止带,用于肾虚遗精,尿频,妇女白带过多等症。4,补气养阴而止渴,用于治消渴病。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水煎服,15-30克,大剂量60-克,研末吞服,每次6-10克,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本品养阴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忌服。
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reaoppositaThunb.的根茎。主产于中国河南省;湖南、河北、陕西、浙江、江西、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江苏、安徽等省区亦产。
《本经》:“署豫,味甘温。主伤中,补虚赢,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一名山芋。生山谷。”
《日华诸家本草》:“主泄精,健忘。”
《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衷中参西录》:“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性平可以常服多服。”
具有补肺,补胃,补心,补肝,补肾功效。
山药Shanyao
《神农本草经》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aThunb.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或趁鲜切厚片,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生用或麸炒用。
甘,平。归脾、肺、肾经。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煎服,15~30g。麸炒可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山药的功效作用
甘,平。入脾、肺、肾经。
补脾止泻,养肺益阴,益肾固精,养阴生津。
本品甘平,既能补气,又能养阴,补而不滞,养阴不腻,为培补中气最平和的药品,又能益肺肾,理虚劳,且兼涩性,故又能固肾涩精,对脾虚泄泻、肺虚咳喘、肾虚遗精以及带下消渴等证,皆有良好效果,对小儿脾虚消化不良尤为常用。因其补而不骤,用量宜大。
1.补脾止泻:①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或脾虚泄泻等,可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如参苓白术散。②用于小儿脾胃虚弱,症见消化不良,形体消瘦,便稀等,可与茯苓、半夏、藿香、谷芽、神曲等同用。
2.养肺益阴:用于肺虚喘咳、虚劳咳嗽等证,可与党参、川贝等同用。
3.益肾固精:用于肾虚遗精,或带下尿频等证,可与莲子肉、芡实、白术等同用;如肾阴虚损、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者,可与熟地、山萸肉等配用,如六味地黄丸。
4.益阴生津:用于消渴或阴虚津亏、烦热口渴之证,可与黄芪、葛根、天花粉、麦冬、玉竹、知母等配用。
1.生山药补肾生精,滋阴益肺,用于肾阴亏虚、消渴无力、肺虚咳嗽、神疲体倦。
2.炒山药健脾补肺,和胃止泻,用于脾虚食少、便溏、遗精带下。
3.山药与黄精,均属甘平之品,补益脾肺为二者共有的功效,但山药性平不腻,作用和缓,为平补脾胃之品,而黄精性较滋腻,为滋补脾肺之物,临床上二药常配伍应用。如治疗脾胃虚弱而致的体倦乏力、食纳欠佳,肺气虚喘及消渴证。二药之不同是:①山药除有补益脾肺作用外,尚有益肾涩精之功,临床用治肾虚精关不固而致的梦遗、滑精、小便频数等。②因黄精滋润多液,故可用于热病后期、胃阴受伤而致的口干不欲饮、食少便干、饮食无味,舌红少苔等。③黄精尚有滋补阴血之功,作用与熟地相似,因此可与当归、熟地等合用,用于病后虚弱、阴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眼花等。
1.配黄芪:黄芪固表益卫,补中益气,升提中焦清气,补气生血,利水消肿;山药平补脾胃,偏补脾阴。二药配用,补脚之阴阳,对肾炎水肿、糖尿病有效,主治消渴水肿。
2.配茯苓:白茯苓功专利水渗湿,虽具有益气健脾之功,然终为补少利多;山药既可健睥益气,又能固肾益精。白茯苓利山药相须配对,茯苓得山药则利湿而不伤阴,山药得茯苓则补脾而不留湿,补中有利,利中有补,合为平补缓利之剂。
3.配白扁豆:山药补脾气益胃阴,且作用和缓,补而不滞;白扁豆健脾益气之中又有和中化湿之功,补脾而不碍脾运,化湿而不燥胃阴。二药同用,相须相助,补脾以促进化湿,化湿而益助脾运,同奏调补脾胃,和中化湿之功,临床常用以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腹泻便溏、食少倦怠,或妇人带下绵绵等证。本药属平补之列,故为大病后脾胃虚弱,须用补剂调养,而又恐虚不受补者所宜。
4.配甘草:山药及甘草性味皆甘平,同可人脾肺二经,而具有补养之功,且山药尚有滋阴之力,甘草又有生津止渴之功,二药相须合用,甘缓平淡,补肺益肺而不嫌其峻猛,养阴生津又不嫌其滋腻,可视为滋阴、滋养之平补剂。
5.配牛蒡子:山药滋阴健脾,补肺固肾,性质平和,牛蒡子体滑气香。能疏散风热,祛痰止咳,二药并用能止咳祛痰、补肾、健脾,以成安肺之功,一补一疏,疏补兼行。
6.配芡实:山药性平不燥,作用和缓,平补脾胃,尤以补脾气而益胃阴为特长,芡实益肾而长于收涩,能固下元,扶脾以止泻,固涩而止带,二药合用,健脾益肾,治体虚白带,或脾虚久泻。
7.配莲子、白扁豆:山药补脾胃之阴,强肾固精而止带;.莲子养心健脾,补肾固涩,能厚肠胃,止泄泻;扁豆祛暑和中,扶脾止泻,补而不腻,温能化湿。三药合用,使脾得健运而濡泄可止,为病后常用之轻补药,对于体虚久泻、营养不良、妇女白带属脾虚湿气下陷者,均可应用。
8.配女贞子:炒山药能健脾止泻,偏于补脾肾而固涩,有补脾而不妨于肾的优点;女贞子养阴益精,平补肝肾,性平和,有补阴而不腻滞的长处。二药合用,健脾益’肾,不燥不热,寒温适宜于久服,可治脾肾阴虚、头晕耳鸣、食少便溏、腰膝酸
软等证。
9.配炒白术:白术土炒能补脾胃而止泄泻,白术偏补脾之阳气,燥湿健脾,益气生血之力大于山药;山药土炒能补脾胃,益肺气,治带下,偏于补脾之阴,生用补肾强精之力大于白术。约合用,加强健脾益肾之力,能治脾虚久泄之症。
脾虚湿盛、胸腹满闷者,不宜用。
内服:9~30克,大剂量可用60~克。如炒研粉服,每次3~6克冲服。用于养阴宜生用,用于健脾止泻宜炒用。
点击下面文字查看相关内容:
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2.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3.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
4.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5.眩晕中医诊疗方案
注意警示: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仅供参考,不做为处方,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ngcana.com/dsjj/5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