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党参 > 党参产地 > 正文 > 正文

中医之脾的功能与作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20 13:39:00

中医学中脾泛指消化系统,而西医学认为脾是实质性器官,脾脏在胚胎早期曾是一个造血器官,人在出生后,脾只产生淋巴细胞,此外脾脏还有储血、调节血量和的功能。

中医文献对脾的位置、形态记载

01

位置

《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与胃以膜相连。”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下面,在左季胁的深部,附于胃的背侧左上方。

02

形态

《医学入门·脏腑》曰:“扁似马蹄。”

脾的生理功能

01

脾主运动

“运”--转运输送,“化”--消化吸收。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运化具体又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包括消化水谷、吸收转输精微并将精微转化为气血,再通过经脉输送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各个组织器官。

实际上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的。胃主受纳水谷,并对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通过幽门下移于小肠作进一步消化。但必须依赖脾的磨谷消食作用,才能将水谷化生为精微。

饮食水谷的运化则是由脾所主,人以水谷为本,脾胃为水谷之海,所以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一理论在养生防病治病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运化水湿:指脾对水液的吸收和转输,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即脾配合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脾主运化水湿是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关键环节。脾居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因此,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健旺,既能使体内各组织得到水液的充分濡润,又不致使水湿过多而潴留。

反之,如果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则形成水肿。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也就是脾虚生湿、脾为生痰之源的发生机制。

02

脾主生血、统血

(1)脾主生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经过气化作用生成血液。若脾失健运,生血物质缺乏,则血液亏虚,出现头晕眼花等血虚症状。

(2)脾主统血:脾气能够统摄周身血液,使之正常运行而不致溢于血脉之外。实际上是气对血作用的具体体现,若脾失健运,不能统摄血液,血不归经而导致出血者称为脾不统血,临床上表现为皮下出血、便血、尿血、崩漏等。

03

脾主升清

升--上升和输布,清--精微物质。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并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作用。这种运化功能的特点是以上升为主,故说“脾气主升”。

脾主升还是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重要因素。脾气升发,使机体内脏不致下垂。如脾气不能升清,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可出现神疲乏力、眩晕、泄泻等症状。脾气下陷(又称中气下陷),则可见久泄脱肛甚或内脏下垂等。

脾的生理特性

01

脾宜升则健

升有下者上行,升浮向上之义。脾升胃降,为人体气机上下升降的枢纽。脾性主升,是指脾的气机运动形式以升为要。脾升则脾气健旺,生理功能正常,故《临证指南医案》曰:“脾宜升则健。”

02

脾喜燥恶湿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脾运化水湿可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脾虚不运则最易生湿,而湿邪过胜又最易困脾。脾主湿而恶湿,因湿邪伤脾,脾失健运而水湿为患者,称为“湿困脾土”,可见头重如裹、脘腹胀闷、口粘不渴等症。若脾气虚弱,健运无权而水湿停聚者,称“脾病生湿”(脾虚生湿),可见肢倦、纳呆、脘腹胀满、痰饮、泄泻、水肿等。总之,脾具有恶湿的特性,并且对于湿邪有特殊的易感性。

03

脾气与长夏相应

脾主长夏,脾气旺于长夏,脾脏的生理功能活动,与长夏的阴阳变化相互通应。脾与中央方位、湿、土、黄色、甘味等有内在联系。

脾运湿又恶湿,若脾为湿困,运化失职,可引起胸脘痞满、食少体倦、便溏、口甜多涎、舌苔滑腻等,反映了脾与湿的关系。故长夏之时,处方遣药,常常加入藿香、佩兰等芳香化浊醒脾燥湿之品。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则会出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临床治疗脾虚多选用党参、白术、扁豆、大枣等甘味之品,这体现了脾与甘的关系。

延伸阅读:

1、脾主运化。运者,运动也;化者,消化也。所以,健脾神方——陈夏六君子汤,能提高人体运动能力跟消化能力。体育健儿、运动员、功夫高手、快递跑腿、店小二、司机、工人、农民,这些对身体运动功能要求高的人群,都很需要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所以,懒动众生相当需要健脾。

2、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但凡贫血、消瘦、疲倦,以及劳损体弱气血亏,放疗化疗精神弱,统统都要回归到脾胃来调养。黄芪建中汤,就是慢性老病最后的收功之方。是气血小弱者的救命稻绳。凡献血、大出血后,服用能够让气血生发饱满。

3、脾主运化水液。水液停留在身体,轻则产生痰饮水湿,重则水肿。即《黄帝内经》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用四君子或二陈汤、五苓散,都能在源头上健脾除湿,化痰消水,乃肥人多痰湿的福音,胖子要减肥的救星。

4、《脾胃论》中讲:“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各类慢性病在治病中,要善于保护脾胃,在用药时,万不可中伤脾胃。保胃气,则有无限生机;护脾土,则能妙手回春。而四君子汤正是老慢病稳定江山之方!

5、脾主升清。中老年人眼花耳鸣,鼻子失灵,舌头不敏。在《黄帝内经》看来叫”清阳不出上窍”。这时,用益气聪明汤,或补中益气汤,使脾气主升功能加强,精华上送七窍。则耳聪目明,味觉、嗅觉皆灵,脑子清爽,不再昏沉。这汤方可是上课昏沉学生,做事没劲工人的打气方!

6、那些从事艺术创作,绘画、书法、影视的人才,急需要大脑灵光一闪,就要从脾主升清功能下手。清即是清气灵气、灵感。保护好脾胃中气,你就保护好了旺盛的创造力。同时,中老年人脏器下垂,乳房、子宫、肛门、胃脱垂的,一样用补中益气思路,助脾升清,则脏器归位,能对抗地心引力,不易病倒,提高抗衰老能力,延长脏腑使用寿命。

7、脾主统血。统有统领、统摄、管控之意。妇人崩漏,气虚紫癜,缠绵难愈,神疲乏力。用归脾汤,加白芍20克,能助脾统血,使血不外溢。而那些伏案人群,学生党、白领,久视伤血,过用神思的,血气内耗的厉害,失眠难安。这时用归脾汤,使统血功能加强,过用心脑耗散的状态就会减轻。

8、脾在志为思,思虑过度伤脾的,用归脾汤。脾主气力,劳力过度伤脾的,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能养心力,补中益气汤能壮体力。脑力劳动人群,血气不足的,归脾汤主之;体力劳动人民,气血不足的,补中益气汤主之。

9、脾主四肢肌肉。人大病后掉肉,或大忧伤后皮包骨头,用补中益气汤和桂枝汤,效果奇特!但要加牛大力、巴戟天、五指毛桃。这在《黄帝内经》上叫:“清阳实四肢。”

10、脾开窍于口,主涎液。想要口才好,脾胃要养好。口角流清水,健脾就能退。四君子加益智仁,专收小儿口角流清水。口部溃疡烂疮,久治不愈,是脾主生肉功能降低,重用补中益气汤,烂肉就会复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ngcana.com/dscd/91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党参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