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足免疫力强
《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院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邓聪解释,疾病的产生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是正邪相争的过程,正气旺盛则抗病能力强,不易发生疾病;若脏腑、气血、津液出现亏虚,则致正气亏虚,导致邪气胜而致病,因此,护养好正气才能“辟邪不至”。中医的“正气”就相当于西医的“免疫力”。
“人体的正气是通过养生调出来的,不是补出来的,而阴阳平衡了才是正气存内的状态。我们不但需要确保饮食符合健康法则,还应注意四时起居顺自然而养,更应劳作有度、平和情志以调气血,护养正气以辟邪,这样疾病就会得到治愈于未然,也就是常说的‘未病防治’。”邓聪说。
“久卧”、焦虑让免疫力降低
《灵枢·脉度篇》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意思是指人身体的气血运行是没有停息的,就像水的流动、日月的运行一样,因此生命在于运动,适度地运动可调畅气血,使机体能维持正常功能状态。
邓聪表示,疫情期间,因防疫需要,市民增加了居家时间,减少了外出活动,容易出现“久卧气虚”。这里的“卧”可泛指为缺乏运动,影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此外,疫情期间,人长时间待在家中,社交减少,心情容易紧张、焦虑。中医认为,平和的情志是维持气血津液、脏腑功能的基础。
中医调节免疫力方法多
在家可做这些
《黄帝内经》注重多种手段的综合调护,所记载的治疗方法也极为丰富,有药物、针灸、精神心理、饮食、导引、按摩、浸浴等。《素问遗篇》记载采用针药、外治、气功导引及精神调节、饮食调护、起居调护等多种方法防治疫病;《素问遗篇·刺法论篇》记载,在将进入疫室而可能接触疫邪时,采取五气护体法、服用小金丹、吐法、浴后发汗法等强身辟疫的方法进行预防。
邓聪介绍,中医在防治疫病时可以发挥更多作用,一些简便的中医防治疫病的手段还可以在社区、家庭应用。市民可以选择在家进行八段锦、太极等锻炼;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气海、风门、关元、大椎、涌泉等穴位;在家中进行中药足浴;佩戴中药香囊等方式调节机体正气、提高免疫力。
这些中药
调节免疫力要对症用
一说起提高正气、调节免疫,各种参必定是市民的首选。常用的如人参、党参、西洋参,但每一种参都有自己的特色,合理选择使用才能事半功倍。
人参
人参是“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栽培者为“园参”“生晒参”,其性较平和,不温不燥,既可补气,又可生津,适用于扶正祛邪,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野生者为“山参”,无温燥之性,大补元气,为参中之上品,但资源少,价值昂贵;园参蒸制后干燥,称“红参”,具有温补的作用,补气中带有刚健温燥之性,长于振奋阳气,适用于急救回阳;还有一种人参叫高丽参,出产于朝鲜半岛,其参味较一般人参要浓,气香浓郁。总的来说,人参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益血、安神增智的功效。
党参
党参为补气养血之佳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适用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以及病后产后体虚者,表现为脾胃气虚、神疲倦怠、面色萎黄、头晕心悸、四肢乏力、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肺气不足、气短、虚喘咳嗽、易于感冒等人群服用。从药效来看,党参功效与人参相似,故被称为人参的“兄弟”。党参因其药力平和,量多价廉,更适用于日常保健。
西洋参
也称“花旗参”,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本草备要》载:“西洋参苦甘凉,味厚气薄,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西洋参对气虚而阴津耗伤有热者最适宜,主治阴虚发热、咳嗽、咯血、虚火牙痛、口渴津少等症。
石斛
石斛是不少市民选择提高免疫力的保健食材。石斛的品种较多,其中铁皮石斛品质最好。石斛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被誉为“九大仙草”之首。现代药理研究,石斛有促进唾液分泌、抗胃溃疡、增强免疫、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护肝等作用。石斛适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等。日常可以泡茶饮用或者嚼服。
来源|健康参考HD指导专家:邓聪医院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
编辑|善莱编辑团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